注册会员 登录
编织人生论坛 返回首页

绝对小孩的个人空间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141924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初探棒针编织的起源

热度 3已有 900 次阅读2017-2-4 13:18 |个人分类:常识|系统分类:织女日记| 棒针编织, 棒针, 编织, 起源

    前几天和老公聊编织,当然这是很难得的几次和他聊编织。我问他:“你知道编织是谁发明的吗?”他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我们中国人。”本来是一个很无意的提问,我却对它认真起来。 

    最古老的织物文物据就是下面这几个古埃及的棉袜,编织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从织物熟练的技术上看,编织的起源应该还更加的早。可爱的织女居然复制了一双同样花型的袜子出来,你是不是也要来一双古埃及款棉袜呢?

 

 

Textile Museumhttp://home.earthlink.net/~urtatim/EgyptKnit1.html, 大约在1000 – 1200 年形成;

    随着地中海航线和欧洲的殖民政策,编织开始从古埃及传入欧洲。棒针编织的盛行是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苏格兰,当时很多家庭会全员参与制作毛衣,袜子等。很多的编织技巧在这个阶段得到发展,比如有名的费尔岛提花以及阿兰麻花。色彩丰富的提花通常被皇室喜爱而象征高贵的身份,而阿兰显得更加的平民化一点。据传每一个家族都有有自己特有的阿兰花型,这样就算在外边出了事,家人也可以根据身上的毛衣找到。所以经典的阿兰花型其实是蕴含着很多含义的哦,所以千万不要随便织,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真正复原编织原始的生命。我大概收了这些:缆绳纹是阿兰编织里面最常见的花型,原型其实是渔夫的绳索,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麻花。钻石纹代表渔网,象征幸运,成功和富足。Zig Zag纹代表小岛上面蜿蜒的道路,也被叫做婚姻线。于是我在想,是不是只有结了婚的人才可以用这个花型呢?蜂窝纹代表蜜蜂,象征勤劳和收获。当一种蜂窝花型重复使用的时候,也叫锁链。网格纹代表阿兰岛上的岩石,这种花型通常用在增加尺寸的地方。象征保护。生命之树纹通常被用作仪式主题,凸显家庭的重要性,同时也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象征朝圣者通往的救赎。这种花型通常被称作三位一体。

    当我计划研究一下中国的棒针编织起源的时候,我遇到了麻烦。用度娘已经成为我网络生活的一种习惯,当我输入“编织的起源”的时候,度娘照例给了我很多的选择,可是当我仔细阅读那些资料的时候发现信息都是非常的模糊。

    维基百科上的信息好像相对详细一些,上个世纪20年代,白俄罗斯在内战中获得胜利以后,其他的很多名族被迫离开,其中很多通过新疆撤离进入中国。当时中国也正将陷入自己的内战,于是很多俄罗斯人开始向中国的东部迁移。据欧文·拉铁摩尔的文献记录(Lattimore, Owen, The Desert Road to Turkestan. London, Methuen, 1928. p. 52.),正是这个时候,棒针编织的技艺开始传给当时已经开始出售骆驼毛的中国的商队。在1926年的时候,欧文·拉铁摩尔发现骆驼商队的人在行进过程中编织。当他们手上的骆驼毛线用完的时候,他们会从队伍的前面开始到每个骆驼脖子上面抓毛,然后用手搓成线,绕成团,继续编织。这些驼队的人不仅给自己编织骆驼毛袜子,也会对外做一些织物销售。这应该可以算是中国人棒针编织的最早文字记录了吧。

    再回过来看国内的一些关于针织的起源介绍。大家还都是同意中国人开始棒针编织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情,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鸦片战争不仅带来了鸦片,也带来了很多其他的生活情趣,其中包括棒针编织。在20世纪初期的上海,那些最有机会接近外国夫人的中国阔太太们开始传承这门技艺,可当时的毛线只能从欧洲进口,因此穿毛衣可是个无比奢侈的事情,并不亚于现在穿个阿玛尼。直到30年代初,欧洲的一些绒线厂触动于中国的商机,开始在中国设立分厂,例如1932年,世界绒线托斯机构英商博得运绒线厂,将他们垄断世界绒线业名牌的蜜蜂绒线生产落巢上海,成立了英商蜜蜂绒线厂中国分厂。上海的本土品牌恒源祥也紧随其后开始设立专业的毛纺厂,从而实现从零售到制造的转型。伴随着中国内战的结束,棒针编织已不再是阔太太们的专利,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棒针编织,翻看老照片,一条温暖的围巾成了非常完美的定情信物。如果说上个世纪的80年代,欧洲的编织正式开启时尚的大门,那么在中国,棒针编织从那个时候开始全面普及。让我们这些幸福的80后,终于穿上了妈妈牌温暖毛衣。

    说20年代之前,针织的衣物仅限于打底,袜子和内衣,那么20年代之后,针织和时尚挂上了钩,针织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香奈儿和Vogue杂志都开始针织时尚,编织进入历史鼎盛时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编织机应运而生。大概从19世纪中期开始,机器编织开始取代手编,棒针编织也就退出了产业化的链条而成为一种仅仅以兴趣的方式存在。 

    遗憾的是直到现在,中国都还没有出过一个有特色的世界级手编大师。当织友们一窝蜂的推崇某翻译图解,纷纷跟仿的时候,总会莫名的失落,原来这门技艺从来未曾属于我们。

 

 

 


路过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论坛地图|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颜色表|下载APP客户端|编织人生 ( ICP12028468-2 )

GMT+8, 2025-4-26 0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