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04
- 经验值
-
- 人参果
-
- 编织币
-
- 爱心果
-
- 注册时间
- 2005-9-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8 23: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淮安市 电信
第三部分:婴儿期 &<tBe
kDq]r_S#
38.婴儿应在什么时间出牙及应注意些什么 O ?ywrvi
牙齿的发育是骨骼成熟的一个粗略指标。从婴儿乳牙萌出速度和时间来看,也能反映出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好坏的状况。有人说牙齿是小儿健康的标志,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乳牙萌出的早晚,与婴儿的体质、营养、性别、地区及其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个体差异比较大,早的4个月就开始出牙,晚的可到10个月,一般大多数婴儿多在6-7个月时开始萌出牙齿。 i)]W-$j@.
按照不同月龄,婴儿应出多少颗牙呢?父母可采用下列公式简单地估算一下:出牙数(婴儿)=月龄一(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A)F|V Y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4}_ptjJy
婴儿出牙时常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萌出。在婴儿萌牙时期要注意供给各种营养素,特别是与骨骼发育有关的维生素D、钙、磷等必需的营养成分。为此,婴儿饮食应多样化,可给予蛋类、肉泥、鱼泥、菜泥、果泥以保证营养,同时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此外,有些婴儿在乳牙萌出前,可出现局部痒痒、流口水等现象,这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但此时可以有意识地给婴儿一些饼干之类的硬食物,让他磨磨牙,可促进乳牙的萌出。 \2 W"v#i
假如10个月仍未出牙,父母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婴儿身体健康,没有什么疾病,到1岁时才出第1颗牙不算什么问题。但是,如果1岁后仍末萌出第一颗牙或没有任何出牙的迹象,就要考虑是否营养素的供给缺乏或因佝偻病等疾病而有碍乳牙萌出。 a`|%F|
39.什么时候颅囟该闭合了 x!AnKujc0
颅囟是几块颅骨相交接而形成的间隙。婴儿主要有两个颅囟,即前囟和后囟。前囟位于颅顶部,它是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前囟对边中点连线约1.5-2厘米大小,在出生后数月它随着头围的增长而变大,6个月以后逐渐骨化而变小。正常健康小儿一般在1一1.5岁时就闭合了。后囟位于脑后枕部,是两块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就很小或接近闭合,出生后1个半月就应完全闭合,最晚2—4个月也就闭合了。 <j?I]:Y
颅囟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发育和颅骨发育而闭合。颅囟闭合的变化主要反映颅骨的骨化过程。如果过早闭合,可造成小头畸形,从而影响大脑发育,这样的小儿往往智力发育较差。如晚闭,常见于佝偻病,是由于小儿缺乏维生素D,导致骨骼钙化的异常而出现颅囟晚闭。还有脑积水的小儿,因脑部疾病引起脑脊液的增加,可因颅内积液的膨胀使得颅囟不能闭合,脑积水也严重影响小儿的脑发育,可造成呆傻。 9PL|]K/_!m
40.婴儿睡眠时间多长才合适 th{EW HKD
婴儿的睡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婴儿疲劳时,需经过充足的睡眠之后,才能解除疲劳,才能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好。在婴儿时期,每天应睡几次,睡多长时间,对安排婴儿的生活和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b m@lj|Q41
我们知道,婴儿的神经系统是在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小注意合理安排婴儿的睡眠、活动,逐渐形成长期定时有规律的习惯,使大脑的有关区域对外界的这种习惯形成条件反射,从而为小儿生活规律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jX x}r4
在婴儿期,掌握睡眠时间的长短,主要根据不同月龄婴儿生理、神经系统发育和消化功能的特点来安排。月龄越大,白天睡眠次数及时间越少,但仍应注意到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婴儿的生长。父母可根据自己婴儿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睡眠的次数和时间。 dY\Wv*q1w
41.婴儿为什么容易流口水 ` uU}zx
新生儿由于唾液腺及神经反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唾液分泌量很少,不会流出口水来。在出生4个月以后,婴儿的唾液腺发育逐渐趋于成熟,唾液分泌增加,4-6个月的婴儿大约每天可分泌唾液200毫升左右。但是,此时婴儿的口腔相对较浅,吞咽功能没有发育完善,闭唇和吞咽的动作不协调,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所以容易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IGLL*jDd
特别在4个月以后,婴儿开始出牙了。出牙时的神经刺激,开始学习咀嚼,都会促使唾液的分泌明显增加,常常表现为婴儿的下巴不停地流着口水、围嘴湿透的现象,父母为此很烦恼。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将这一年龄阶段流口水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流涎”。当婴儿逐渐长大,吞咽功能进一步协调完善时,流口水就会减少,个别婴儿可能会流的时间稍长些,但大多数2岁以后就不再流口水了。只有当婴儿患咽喉疾病、口腔溃疡或疱疹时,才会出现口水增加。医治痊愈后,流口水现象就会消失。 w:7|F3`
42.婴儿什么时候能坐 r&>@,N)d
能够自由地抬头是婴儿独坐的先决条件。满月的婴儿当被扶至坐位时,常常头向前垂,背始终是弯弯的,直不起来。3个月的婴儿被扶坐时,头能抬起一会儿。5个月的婴儿被扶成坐位时,头就稳多了。到了6个月,婴儿能在较硬的木板床上独坐一会儿,但有时两手还要在前面支撑着,否则就会左右摇晃。此时,坐在婴儿车里已不成问题。7-8个月时,婴儿不用手支撑也可坐得稳稳当当了。9个月时,能独坐10分钟,两只手可以自由玩耍,拿取玩具,身体前倾时不会跌倒。10个月时,身体向两边倾斜也不会跌倒,并能由坐位改成俯卧,或由俯卧变成坐位。11个月的婴儿已经坐得很稳,可以随意将身体向两侧转动。 HU% ^grl'
婴儿躺在小床上眼能看到的、手能抓摸到的只是一个很小范围,坐起来却不同了,他的视野扩大了,手能接触的东西也多了。父母可以根据不同月龄婴儿动作发育特点,帮助婴儿练习坐。但在他们还不能坐稳时,不要使他们长时间处于坐位 As( "$
43.怎样训练婴儿学习爬行 k^-UbVi
爬行这个训练项目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但它对提高婴儿全身的协调性非常关键,因此无论哪一个婴儿均应在相应的月龄进行这个训练。 2JHGtYz-7
一般的训练方法是这样:婴儿6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趴着),在他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开始时他不会爬,父母可用手顶住他的脚,促使他的脚向后用力蹬,这样他就能向前挪动一点。在学习爬行的最初,首先要求婴儿的双臂及肩部要有一定的支撑力,没有支撑力就不能爬行。随后他的双臂和肩能够调换重心,在他向前爬时,身体的重心能从一侧上肢移至另一侧。其次,要求婴儿的腿应缩到腹部下面,这时我们看到的婴儿是手和膝盖着床,这时的爬才能叫真正的爬。当婴儿手膝着床爬有困难时,父母可用两手轻轻托起孩子的胸脯和肚子,帮助他的手和膝盖着床,然后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让他有一个爬的感觉。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臂、双腿的力量及重心的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当然,不是会爬几步就行了,还应继续锻炼婴儿爬的速度。训练爬速需要大一点的场地,光使用床面就不够了。可买几块地毯铺在地上,或者让婴儿穿厚一点的裤子在地板上随便爬,这对婴儿非常有好处。 fd<,:[w{
训练小婴儿爬行,就等于训练他全身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随着爬的进展,婴儿就能转到跪、转移重心和站立,然后很快就能学会行走了。 KSxQu>,#;
44.婴儿什么时候会站 qHN]9Jz@
婴儿运动功能的发育是循序渐进的,同时,与肌肉的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婴儿在经历了抬头、坐、翻身、爬行等运动发育的过程,慢慢过渡到要开始学习站立了。 E;R*=<,R
婴儿腰部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发育是站立的基础。在新生儿时期,扶其直立时,下肢仅稍能负重,可出现踏步样反射。至婴儿3-4个月时,扶他站立后,往往膝关节和髋部呈屈曲状,显得无力。只有到5-6个月时,用手支撑着婴儿的腋下,让其站立时,下肢能够负重,并能上下跳动。8个月时,婴儿才能较好地支持身体,搀扶时能站立片刻,背、腰、臀部也能伸直了。一般在9-10个月时,婴儿就能独自站立了。 U+&dGt9C_
父母应抓住婴儿运动发育的时机,在此阶段帮助和训练婴儿站立。站立不仅仅是运动功能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当婴儿站起来了,视野就更加广阔,看得多了,摸得多了,新奇的探索会使婴儿增加更多的尝试,有利于婴儿的成长。 W]#Lfic
训练婴儿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支持在婴儿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在比较稳定后,可让婴儿扶着床栏站立。慢慢地婴儿就能很稳地扶栏而立,并能自如地站起坐下或坐下站起。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婴儿就能较好地掌握重心,最后脱离栏杆独立站立了。 )Kr{ e5
在婴儿刚开始学站时,父母应注意给予保护,同时要注意检查床栏,防止发生摔伤、坠床等意外事故。 QGpLX$Wf&q
45.怎样教婴儿学走路 av9A/T]z
婴儿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时,父母不要伯孩子摔倒,要鼓励大胆的进行尝试。 "$". C,
行走是靠两条腿交替向前迈进,每走一步都需要变换重心才能步伐稳健。婴儿初学走路,往往就是在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来协调行走的步伐。 iUQ^p{}
婴儿一般在10个月后,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这时怎样来教婴儿学走路呢? .x)GogY
首先,在婴儿初学走路时,为防止摔倒,应选择活动范围大,地面平,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学步。如冬季在室内学步,要特别注意避开煤炉、暖气片和室内锐利有棱角的东西,防止发生意外。同时要给婴儿穿合适的鞋和轻便的服装,以利活动行走。 ]/4nS:8g|U
其次,初学时,可让婴儿在学步车里学习行走,当步子迈得比较稳时,父母可拉住婴儿的双手或单手让他学迈步,也可在婴儿的后方扶住腋下或用毛巾拉着,让他向前走。锻炼一个时期后,婴儿慢慢就能开始独立的尝试,父母可站在面前,鼓励他向前走。初次,他可能会步态蹒跚,向前倾着,跌跌撞撞扑向你的怀中,收不住脚,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因为重心还没有掌握好。这时父母要继续帮助他练习,让他大胆地走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熟能生巧,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独立行走了。1岁多时已能走得比较稳了。 ku A7^[^g
此外,在婴儿学步时,父母应注意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怕摔就不练习了。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施教。初学时应每天安排时间陪着学步,并注意保护,这样有利于婴儿更快学会走路 :M2j-(kS`
46.婴儿最爱听什么声音 ,]y=t}c0,=
婴儿当然最爱听妈妈的声音。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天天听着妈妈心脏的搏动声,伴着妈妈充满憧憬的歌声成长,这可是有血缘关系的。出生后也是妈妈第一个与宝宝说话。在以后的养育过程中,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无论是喂奶,还是换尿布、洗澡,妈妈都会轻声地与他说话、逗笑。逐渐地,孩子与母亲产生了感情联结——依恋。婴儿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高兴,感到安全和满足,因为他最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当小儿哭闹时,只要他最亲爱的妈妈一叫他,他很快就会停止哭声,转头去找他的妈妈。可见,婴儿多么喜欢妈妈的声音。 SbzoBG5m
因此,妈妈应多和孩子说活、唱歌、逗笑,使婴儿情绪愉快,产生和发展健康的依恋,促进心理的正常发育,同时促进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为语言的表达打下基础。 N-^k||
当妈妈忙于家务活,暂时没时间陪孩子玩时,可将对他说的话、歌谣以及唱的歌用录音机录下来,当你走开时,把录音机打开放在他身边,也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最好还是妈妈面对面地与婴儿说话、交流。 cdX|+c@)L
47.婴儿不爱发声是否有问题 7 2br2
一个正常的婴儿,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满足的时候,他可以安静地自己玩,但时常也很活跃,不断地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8b>6T
如果婴儿不爱发音,甚至很少发音,这样就不好了。因为发音是婴儿语言发育的最初阶段,2-3个月的婴儿已能发出喉音“啊——”、“依——”、“呜——”等;6个月开始出现辅音,如b、p、m;以后唇音与元音结合,形成“Papa”、“mama”的音节。8-9个月以后,在小儿无意识发音的基础上,可逐渐教他将发的音与具体的人或物联系起来,最后发展到有意识地表达。如果婴儿不爱发音的话,以上过程就无法顺利进行。 MwfenF^o:
发现婴儿不爱发音,就要注意观察他其它方面的发育是否与同龄儿一致,最好请保健医生做一下全面的发育检查。如果孩子的听力、运动能力、语言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及其它方面的发育均正常,那么强化语言环境的任务就在于父母了。多跟孩子说话,无论是喂饭、换衣服、洗澡,还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要简单、生动地描述你在干什么。此外,轻声发出婴儿喜欢的音,逗引他高兴;模仿他发过的音,诱导他与你“对话”。可以从元音开始,逐渐过渡到辅音,最后拼出音节。通过以上训练,婴儿很快就能发出很多音节,为以后学说话奠定基础。 KEqOjqz
48.怎样教婴儿有意识地称呼人7-8个月的婴儿会发出不少音节,如ba、da、ga、ma等,但所有这些音都是孩子无意识地发出的。在此阶段应如何教孩子有意识地称呼人呢? w=^9LO
婴儿有意识地叫人、说话,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孩子发出“mama”的音节时,首先赶快重复孩子的发音,然后立即与实际人物相联系,如指着妈妈说:“这是妈妈。”经常不断地说,将词与人物反复联系,使孩子逐渐形成印象:“mama”就是抱自己、亲自己的妈妈。当你问他:“妈妈在哪里”孩子就会转头找妈妈了。这时,离孩子张口有意识地叫妈妈就为期不远了。 \o+k?#g q
婴儿学说话的初期确实显得很困难,有时教1-2个月也未见有多大成效。,父母在此阶段往往非常着急:“他怎么还不说话”其实,你所教给他的内容,已经作为信息全部储存在他的脑海中了,只是时机未成熟。因此,父母应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话,教孩子认识家里所有的人,认识各种各样的物体及名称。一旦孩子的“理解”与“表达”沟通,那他就不只是有意识地说1个字了,而是很快发展到说2个字、10个字,甚至100个字。 = >)Tr Y
49.婴儿认生怎么办 swYe-#bE&
婴儿从4个月起就能认母亲,6个月开始认生,8-12个月认生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多数8个月以后的婴儿,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慌失措;有的婴儿尤为严重,见到生人就哭。父母对这样严重认生的孩子总是头疼:“没出息,怎么见不得人”。其实,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小婴儿在母亲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只要在母亲或家人身旁就觉得安全。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婴儿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认生的程度(即对恐惧的耐受力),与婴儿的先天素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子比较小的婴儿,认生较严重;而性格外向、乐于交往的婴儿,认生较轻。 EP,E++,#
对婴儿认生的表现不能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我们常常采用“系统脱敏”这一心理疗法来克服婴儿的胆小、认生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妈妈抱着让孩子在远处观望生人,然后离得近一点让他与生人接触,以后逐渐增加强度,鼓励他与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家里来了陌生人,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抱或亲孩子,而应在相互交谈,婴儿与他熟悉之后再亲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随年龄的增长,小儿独立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认生的现象会很快好转。 g,bpPomH
50.婴儿总爱拿东西住口里放怎么办 l?L+QE~AR
过了半岁,婴儿学会坐了,他的视野比躺着的时候开阔了许多。随着视野的扩大,他的双手也开始活跃起来,到处抓东西。但令人奇怪的是,孩子总喜欢把抓到的东西放进口中吮一吮、舔一舔、咬一咬。爱清洁的父母总是着急地拿下玩具对孩子说:“太脏了,不要放到嘴里!”可爱的小宝宝才不理那一套呢!抓住另一个玩具照样放到口中。父母们忧心仲仲:“孩子总爱把玩具放到嘴里怎么办?” SE -0"c+
其实,如果知道了婴儿在这个年龄为什么喜欢把玩具放入口中,那么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担心了。孩子的发育遵循头尾规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发展。运动的发育规律是这样,感知觉的发育也是如此。6-8个月的小儿,正值探索事物的萌芽期,当他抓到一个东西时,除了看一看,敲一敲,他总是马上把物体放入嘴里,通过吮、舔、咬等方式来尝试,来探索。这是他在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探索方式。在探索的同时,婴儿还能获得无比的欣慰。 1j&O<
年轻的父母们了解婴儿的这种发育行为,恐怕就不会太阻挠孩子的探索活动了。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玩具应经常清洗干净,以免因不卫生而引起肠道疾病;有毒的或有危险的玩具不要让孩子往嘴里放,比如上了漆的积木、有锐边的铁制玩具汽车等。 :o }}XO
51.为什么婴儿总爱吮手指或脚趾 !R.u 3@
婴儿吸吮自己的手指,会使父母不高兴。有的孩子还吸吮脚趾头,更使父母吓一跳。他们纷纷责备孩子:“又吃,什么时候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J c1O5@
其实,婴儿吮手指或脚趾这一现象,体现了婴儿用嘴对手指、脚趾的一种探索行为;这一现象还说明婴儿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显著提高,达到了能使手(脚)——口动作相互协调的智力水平;此外,心理学家认为这一行为对稳定婴儿自身的情绪有很大作用,即所谓的自慰行为。如婴儿饿了、寂寞的时候,通过吸吮亲密的手指、脚趾,很快就能安稳下来。 NYfQ"p|#
当父母认识到婴儿为什么吮指后,可能就不会整天为孩子的这一行为而烦恼。随着婴儿的成长,五彩缤纷的世界会使他目不暇接,使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吮指(趾)这一现象会自然减少。父母应尊重婴儿的主张,理解他发育中的特点,培养他的自信心,不要因盲目地干扰吮指(趾)而影响了他正常的心理发育。 Vg% f
52.为什么婴儿总喜欢敲打东西 VEs.(o]|}
婴儿快1岁时,大多数都喜欢拿东西当鼓敲。有的父母专门为孩子买了电动玩具,没想到孩子拿起来就往桌上敲,几下就敲打坏了。有的妈妈无法忍受这种声音的刺激,会对孩子唠叨抱怨。 cVNLr_
请父母们理解婴儿的这种行为,这同样也是婴儿在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探索行为。8—12个月的小儿,要了解各种各样的物体,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他的动作所能产生的结果,通过敲打不同的物体,使他知道这样做就能产生不同的声响,而且用力强弱不同,产生音响的效果也不同。比如,用木块敲打桌子,会发出啪啪的声音;敲打铁锅则发出当当声;一手拿一块对着敲,声音似乎更为奇妙。婴儿很快就学会选择敲打物,学会控制敲打的力量,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 P7&zgJ
如果父母能理解婴儿为什么爱敲打东西的原因,就会积极地帮助他发展这一探索性活动。我们有一个小建议: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必去购买高档的新玩具,只需找一些带把的勺子、玩具锤子、玩具小铁锅、纸盒之类的东西就足够了。愿您在与孩子的游戏交往中关心他,理解他,帮助他找到发展各种技能的方法来。 B_r6wd\@1%
53.婴儿总爱往地上扔玩具怎么办 9($FtI_k
快到1岁的婴儿总喜欢往地上扔玩具,然后大叫,让成人捡起来给他。没等你转身,他又把玩具掷到地上,等待你再捡起给他。 4QWYJ!z
这种恶作剧的行为就是1岁左右婴儿的游戏方式。婴儿小一些的时候,手的伸肌发育不成熟,不会主动将手中原有的玩具放下,再去取第二件玩具,而是无意识地将玩具滑落或扔掉。逐渐地,婴儿对玩具的抛落运动感兴趣,对玩具的着地点和着地时的情形感兴趣。这时,小儿手的伸肌发育趋于成熟,能随意松手,思维也有很大进步,能有意识地抛掷玩具来观察落点和着地时的情形,并且学会让成人捡起,再允许他扔,以此发展与成人的交往游戏。 pi`QHc
父母对孩子的这一游戏行为要耐心配合。在这个时期,多给孩子准备一些有不同弹性而又经摔的玩具,如木块、吹塑玩具、皮球等,让他自己尝试和区别物体的性质。随着思维的继续发展,扔玩具的行为就会很快结束。 iO[3' *63
SCY o d
54.如何与1岁的婴儿玩耍l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学会动脑筋,模仿力也很强,父母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智力训练,和孩子一起创造温馨环境,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wQ@Ci_v9
(1)藏与找: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将一个玩具放到枕头底下或衣服下面,或者用布、纸将小玩具包起来,让孩子去寻找,加深他对“看不见的物体依然存在”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不断地更换玩具和遮盖物,以引起孩于的兴趣。 pR.^53G{aD
(2)说指身体部位:母亲与孩子面对面,先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告诉孩子:“这是眼睛,眼睛能看见宝宝;这是耳朵,耳朵能听见声音……”也可用玩具娃娃或小儿本身来做。然后问孩子:“眼睛在哪里?”让孩子自己指,以训练他的反应能力和自身协调动作。 B@Ys_"X^
(3)利用工具:在桌子远端放一个小玩具,给孩子一根短棍,教他如何使用棍子把玩具拨过来。此游戏还可放到床面或床下来做。 ,Lm0
游戏的种类很多,父母可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需求来选择,并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智力、体力,培养他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zI$:Q_(C
55.如何为婴儿选择玩具 (}ZUB'^(V
婴儿一诞生,父母开始为宝宝准备玩具了。但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玩具好呢,心里往往没数。有些父母不惜花很多钱买来长毛绒的大狗、电动火车等,宝宝不见得喜欢。那么,为婴儿选择玩具的标准应是什么呢? pi-A 6c,<
首先,要考虑适合婴儿的年龄特点。1岁内的婴儿主要是感知觉和运动的发育,所选择的玩具应符合小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3个月以内的婴儿多躺在床上,这时可买一些色彩鲜艳的吹塑玩具和带悦耳声音的玩具挂在小床四周,刺激和发展他的视觉和听觉;4-6个月的婴儿开始学习抓握,那么就可以准备一些带把的声响玩具,如拨浪鼓、摇铃等,让他练习伸手、够、抓、握及摇的动作,另外还可利用这些玩具诱导婴儿练习翻身;6-9个月的婴儿会坐、会爬,两侧肢体出现配合动作,这时可买吹塑的大球、娃娃等玩具,训练他两臂合抱的动作,同时训练他坐着左右转身及爬行;10一12个月的婴儿会玩捏响玩具、简单的积木、杯子、塑料瓶等小一点的东西了,父母可让他多摆弄这些玩具,从中发展手指的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教他这些玩具的名称,促进其语言的发育。 ,K- Ne
其次,挑选玩具时要注意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小婴儿多喜欢将玩具放入口中,因此要求玩具材料应无毒无害;玩具外形要能保障安全,避免孩子在玩耍中刺伤、划伤;最好挑选能够经常清洗的玩具,以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此外,易损坏的玩具容易使婴儿失望,带来不快,所以选择的玩具应尽量坚固耐用,经得起敲打摔碰。 ;4$6/nV
56.婴儿每天需喝多少水 UZ]W YI
水是人类机体赖以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人体每日摄入的水量应与排出体外的水量保持大致相等。婴儿生长发育旺盛,对水的需求相对比成人高得多,每天消耗水分约占体重的10%一15%,而成人仅为2%一4%。小儿每日的需水量与年龄、体重、摄取的热量及尿的比重均有关系。处在婴儿期的孩子,每日需水量为每公斤体重120-160毫升。但组织和某些食物代谢氧化过程中也可产生水(内生水)。每克碳水化合物产水0.6克;每克蛋白质产水0.4克;每克脂肪产水1.1克。一个8公斤重的小儿如果按每日摄入蛋白质24克、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120克计算,将产生内生水约110克,即110毫升水。如果按每公斤体重供水150毫升计算,该小儿每天需水1200毫升,除去内生水110毫升,还应为该小儿提供1100毫升饮用水。 -.NMw90Y
57.母乳充足还要加辅食吗 G@#VHB5 Q
母乳充足,是否要加辅食,这取决于小儿的年龄。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母乳所提供的营养素能够满足4个月以内的婴儿的需要。如果母乳充足的话,则此时期的婴儿不需再添加其它辅食。随着月龄的增长,小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开始相应地增加,而他的胃容量又是有限的,即便母亲有充足的乳汁,也已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了。例如,一个7个月的小儿每日需要2-4克蛋白质/公斤体重,如果该婴儿为8公斤,那么就需要约24克的蛋白质。母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如果仅靠母乳来满足小儿的需要,那么该小儿一日必须食入约2400毫升的母乳,从常识来判断,即使母亲有如此充足的乳汁,而小儿绝无这样的胃口。因此,便需添加辅食来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L T9O`T~
58.怎样安排婴儿的哺喂次数 Pn<Y31[v
对于婴儿哺喂次数的安排,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是不尽相同的。目前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婴儿没有定时的哺喂安排,哺喂次数取决于婴儿的要求,什么时候饿了,就可以什么时候哺喂。换句话说,就是按需哺乳。新生儿一般每隔3小时左右就有哺乳的要求,这与母乳里的蛋白质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适中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新生儿期的结束,婴儿要求哺喂的时间便逐渐具有一定的规律了。在满4个月以后,开始增加辅助食品时,一般可考虑安排4次哺喂时间,在2次喂奶的间隔中,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辅助食品。在11个月左右,可将喂奶时间减少为3次,再增加喂辅食的次数。 (;;$g}~47
如果是人工喂养儿,由于牛奶不如人乳易消化,一般可考虑每日安排6-7次喂哺时间。每次喂奶间隔约为3.5-4小时,在喂奶间隔中,还应给小儿喂1次水。人工喂养的小儿在2个月以后就应加菜汁了,一般在喂奶的间隔中每天加1次,以补充牛奶中维生素的不足。小儿在4个月以后,基本与吃母乳的孩子一样加辅食,喂奶次数也同样的可减少至每日4次,减下的喂奶次数用辅食补充。 Z*8AVP T.
59.怎样添加辅食 x.XT#TgT
辅食是指在婴儿期除乳制品以外的为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而提供的食品,同时该食品又必须能被婴儿消化吸收。添加辅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婴儿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但是他的消化道十分娇嫩,加之许多的消化酶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完善的,所以添加辅食必须要适应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添加辅食的原则是: y}V}k,; Z
(1)从少量逐渐增量: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到5个月时就应该添加蛋黄以补充体内铁的需求。但开始添加时不要把1个蛋黄都喂完,最好是从每天l/4个蛋黄开始,观察几天,如果没有消化不良等反应,可继续增量,增至1/2个,然后1个。 0Ha?7j#Rp>
(2)从稀到稠:人工喂养的婴儿在1个月以后就可以喂一些果汁和菜汁了。随着消化能力的增强和发育的需求,4个月以后可增添米糊、奶糕、烂粥、果泥、鱼泥、蛋黄。到7-9个月时,可以试着加一些烂面、饼干、肉末。10个月以后就可以添加软饭、挂面、碎菜等食品。婴儿接受辅食基本上是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固体食品,有这样一个过程。 ] %g:j=V
(3)食品的种类要习惯了一种再增加一种:如给婴儿添加猪肉末才一顿,不要在下顿就加鱼肉末,要适应了一种食品后,再行增加其它种类,最少也应该有3天左右的适应时间。 W6!.w>
(4)增加新的食品种类应在婴儿健康时进行:在炎热的季节,婴儿易患消化不良,一般不主张开始添加新的辅食,宜在天气凉爽时再逐渐增加。一旦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出现消化不良,就应暂停添加此种辅食,待消化功能正常后再从小量喂起。 c{QQ5mOe
60.给婴儿制作辅食时应注意些什么 P#H+m
婴儿的消化系统非常娇嫩,免疫系统的发育又不完善,一旦摄入了不洁的食物,极易引起腹泻。制作婴儿辅食时要把住卫生关,如制作的辅食要熟透,盛辅食的容器要严格消毒,制作人的手要清洗干净。制作辅食时还要注意适应婴儿的消化能力。人工喂养婴儿在1个月后加的辅食是菜汁,为流质食物;4-5个月制作的辅食是泥状糊糊,如菜泥、蛋黄等。7个月后则是碎末状食物,如肉松、鱼松、肉末等。8-9个月时可以提供小碎块的食物了,但须注意的是纤维长的食品必须剁碎,如绿叶菜、瘦肉等。 )LRB
61.婴儿应经常喂菜汁、菜泥吗 cw.5HoVP
菜汁可由新鲜的蔬菜加水煮沸后制成,其中溶解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其它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具有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坏血病。4个月内吃母乳的婴儿,因为母亲膳食中维生素C含量直接影响着母乳中的维生素C含量,所以只要母亲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婴儿就无需再喂菜汁;而人工喂养的婴儿,因为牛奶中维生素C的含量极低,应该经常喂一些菜汁,以补充维生素C。 CLeAL#/l
在蔬菜中还含有许多与婴儿健康关系十分密切的无机盐类,如钙、磷、铁等。由于这些营养素不溶于水,在菜汁中不可能摄取到,因此有必要把蔬菜制成菜泥或碎菜来喂婴儿。吃母乳的婴儿4个月后母乳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了,也必须添加辅食。因此,无论是哪种方式喂养的婴儿,在4-6个月时都应该经常吃一些菜泥。 .pa}UVL
R0&&b5U
62.奶糕能做婴儿的主食吗 k ,?s*Z
奶糕是由米粉和面粉制成的纯淀粉类食品。淀粉也属碳水化合物,是主要供给热能的物质。婴儿生长需要足够的热能,但仅有热能是不够的。婴儿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长发育迅速,而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等。奶糕只具备了其中的一种营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或许还有极少量的其它营养素,这显然不能成为婴儿的主要食品。随着婴儿月龄加大,活动量增加,所需的热能相应增多,此时,奶糕不失为一种添加热能的良好食品,能补充热能的消耗。 4kFM"A1`/3
h9 '1'Qj
63.如何给婴儿添加蛋黄 fXeqPaY
蛋黄是一种营养比较丰富的食品。它含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还含有一些无机盐,如铁、钙、磷等,是补充铁的良好食物来源。在婴儿即将耗尽体内储存铁时,一般在5个月开始时,就要添加蛋黄了。作为一种新添加的辅食,应从少量开始,给婴儿一个适应的过程。添加时先将1个鸡蛋煮熟,取出1/4个蛋黄,碾成粉末状,然后可与奶、奶糕、水等混合后食用。这样连续几天,观察吃了蛋黄后的消化情况。如大便正常,可将蛋黄从1/4加至1/2个,再观察1周,如无异常反应,则可加至1个整蛋黄。婴儿到了7个月左右,就可以吃整个鸡蛋了。蒸鸡蛋羹是婴儿较喜欢的一种食品。在添加蛋黄的过程中,如出现消化不良,可暂时停止添加蛋黄或维持所能接受的蛋黄量,待大便正常后再行少量增加,不能操之过急。 .(HXWY
64.婴儿只吃奶不吃饭怎么办 'E+PfK
奶类,尤其是母乳,只是婴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食品。生后至4个月,婴儿只吃母乳就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类所提供的营养素已无法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了,必须接受其它食品。如果只吃奶,拒绝其它食品,必将导致生长发育迟滞。婴儿只吃奶,不吃饭的纠正方法是: &A55RRX
(1)每日的进食时间固定,先喂饭,后喂奶。进食时间固定,可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使婴儿食前就产生饥饿感(即使这是由吃奶而建立起来的也无妨),然后,先喂饭。此时已经感到肚子饿了,他就有可能接受除奶以外的食物。在开始加饭时应从少量开始,使他有个适应和品味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h2neTr|
(2)食物的制作要精细,颜色有适当调配,要适合婴儿消化系统的发育水平,使之能够接受。婴儿对色彩鲜艳的东西有较高的兴趣,在提供食物时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将饭菜的颜色调配适当,使他更容易接纳这种食物。切忌把食品做得颜色很深,那样会引起反感。 ,/!NzwV
(3)父母要有信心和恒心。婴儿在开始吃饭时恐怕会用哭闹等方式进行对抗,父母不能因为哭闹就不坚持了,一旦“妥协”,就更不容易纠正这一毛病了。 iZ<"{wi
RWpZ71J(TA
65.断奶期应注意些什么 [JrnN8"
要明确断奶期应注意什么,首先需明确什么是断奶期。断奶的本来意义是指从正常母乳喂养过程中由母乳为唯一食品过渡到用母乳以外的食品来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约需7-8个月。这个时期即称为断奶期。在断奶期中婴儿不仅要完全适应奶以外的食品,还要由此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因此,为了保证婴儿能适时接受奶以外的食品,必须及时添加辅食。有许多小儿快2岁时还不能离开奶瓶。有的快l岁的小儿只吃奶而不吃其它食品,原因就在于父母没有把握住断奶期中添加辅食的时机。辅食没有添加或添加过晚,使小儿从心理上对它不能认可;在触觉和味觉上产生生疏感,最后导致小儿营养不良。 j,[N ;j?
除了注意添加辅食的时机外,还要注意添加辅食的质量。我国婴儿出生后前4个月的体重增加曲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很接近,但在4-5个月以后,生长曲线变平,而西方国家的则仍能保持原来的上升趋势。其原因何在呢?尽管有一些其它的影响因素,但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婴儿的辅助食品的补充在质和量方面都可能未达到要求。因此,断奶期为婴儿补充优质、足量的辅食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 *+hTvCv
除了为婴儿补充优质足量的辅助食品外,在断奶过程中使用的器皿也是需要注意的。4个月后添加辅食就应当使用小勺;10个月时可以让孩子自己一手抱碗一手拿勺试着进食,这可为今后孩子自己进餐打下良好的基础。 `52u&*1
66.为什么不宜给婴儿穿过多衣服 [JDaaD
首先,由于婴儿好动,处在不停地活动中,即使对那些只能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的小婴儿,哭就是他重要的运动方式,而婴儿哭闹或活动时多易出大汗,若穿着过多,汗水浸湿内衣,湿衣服冰凉地贴在孩子身上,非常容易感冒着凉,以至引发气管炎、肺炎。好心的父母给孩子多穿衣服本意是为防寒保暖,其效果却适得其反。有时包裹得太多大厚,还会引起“婴儿闷热综合征”,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其次,孩子穿得太多,活动就不方便,妨碍其运动功能的发育。如10个月的婴儿,在夏天时衣服穿得少,活动灵活,会很快学会站立和扶走;而同样是10个月的婴儿,在冬季穿衣多,动作不便,显得笨拙,上述运动功能的发育也会延迟。 M5r~PDm+
实际上,正常的婴幼儿与成人的体温相同,只是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对过热、过冷的调节能力较差而已。因此,一般健康的婴儿平时穿着比大人稍微增加一点就可以了,体质差的比成人多穿l一2件衣服也足够了,不必穿得过多。 5s0Y297?
在此提醒父母,孩子穿衣的总的原则是适当地少穿些,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心身发育,也是锻炼和增强孩子御寒,抗病能力的最积极而有效的方法。只是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要注意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mHx(Kvu
=dzA&\>(#+
A F^LOA$*j
67.预防接种会出现哪些不适反应 1JeXQ/
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接种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现象。这种现象大多在2-3天后随全身症状消失而渐渐消退,不必进行处理。有的婴儿接种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此时可用毛巾热敷局部,减轻症状。注意防止婴儿搔抓接种部位,以免造成继发感染。接种卡介苗后,有的婴儿接种部位会出现脓肿,甚至破溃流脓,这时应请医生予以处理。 Y9%w0"j
有些婴儿接种后会出现发热、呕吐等全身反应,如症状不重,可用退热药等对症处理,严重时应及时去医院。 xY9kSB I
上述表现属于接种后的正常反应,经过一段时间或经适当处理,反应就会消失。有少数婴儿由于空腹、恐惧或本身为过敏性体质。接种后会出现异常反应。若在接种后几分钟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心率加快、突然晕倒,可能为晕针。若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可能为过敏性休克。这些反应发生很突然,症状较重,需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KvOK#p44E
68.婴儿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b[}n<~D
一般来说,婴儿患严重疾病时应暂时不进行预防接种,待病愈后再补种。有过敏史的婴儿除可以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外,不要进行预防接种。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小儿不要接种活疫苗,如果接种了活疫苗,不仅达不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反而可能会引起与疫苗有关的疾病。 I5DcvhcU
此外,由于各种免疫制剂的类型、接种途径不同,对接种对象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当婴儿腹泻时,可以服小儿麻痹糖丸,但此次不算,还需要补服1次。颅脑受过损伤或有抽搐史的婴儿不能接种百白破三联制剂。假如注射第一针百白破时出现惊厥、高热等强烈反应时,切不可再打第二针了。患有严重皮肤病、湿疹或正在发热、腹泻的婴儿,暂时不要接种卡介苗。 -k }^Z>x>
69.能训练婴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吗 E=IJx}
婴儿从两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训练他定时排大便的习惯了。首先要摸清婴儿每天排大便的时间、排便前的异常表现,再选择合适的排便时间,如早晨起床后,晚上入睡前,或吃饭前等,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使其每天能定时排便。 ^REUFaK
3个月以上的婴儿要大便时有明显的“征兆”,如发呆、扭腿、小脸憋得红红的等,这时应赶快把大便。6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慢慢坐盆大便。开始坐盆时,成人可以在后面扶着他,并让婴儿学着“嗯…嗯…”地使劲大便。每天应定时让婴儿坐盆,每次坐盆时间不要太长,如果超过5分钟还未排便,可先让婴儿起来,过一会儿再坐。婴儿坐盆时不要玩耍或吃东西。经过反复多次训练,婴儿形成条件反射后,每天到了这个时候就能坐盆大便。 DRVrycm*c
一般也是从2个月开始进行定时排尿的训练。通常婴儿吃过奶或喝完水后约10分钟左右就有尿,第1次与第2次,第2次与第3次排尿相隔10分钟左右。掌握这个特点后,到时即可把尿或让婴儿坐盆。给小婴儿把尿时,可发出“嘘…嘘…”的声音,使婴儿对排尿形成条件反射。排尿时间一般选择在睡前、睡醒后,饭前、饭后,外出前、回来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婴儿会慢慢适应,并能逐渐憋一会儿尿等着成人把尿。为避免尿床,夜间至少把1-2次尿,把尿的时间应相对固定。把尿时最好把婴儿弄醒,才能达到按时排尿的目的,由被动把尿变成主动要尿尿。 am$/6d
婴儿定时排便习惯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只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一定能训练成功。 A?1|\+9[5
70.怎样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D.ISIL:4V
婴儿一日2/3一1/2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通过睡眠,婴儿的身体,尤其是尚未发育成熟的神经系统,得到休息与调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使小儿终生受益。 g@}Ah/9|PU
(1)入睡前准备 K)?]cMxq1r
①每次睡前应洗脸、洗手,喂些白开水漱口。晚上入睡前应洗屁股、洗脚,出牙的婴儿还要刷牙,养成晚睡前洗漱的习惯。 Stu?F6Q|;
②每次睡前应少喂或不喂水,以免因小便影响睡眠质量。睡前要常规把尿,夜间定时把尿。较大婴儿睡前不给甜食,以保持口腔清洁,并改掉夜间吃奶的习惯。 ebvSn
③每天应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长此以往形成按时入睡的条件反射。 -V@IET
(2)入睡时注意事项 k^7FdWzA
①入睡时不拍、不摇、不哄、不抱、不唱催眠曲、不讲故事。手里不要拿着玩具或其它物品,更不能嘴里叼着毛巾、假奶头、手等入睡。要培养小儿自然入睡的习惯。如果出现上述不良行为,应该及时纠正。 E`#>q'sqpL
②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宜,这样既可减少对心脏的压迫,当奶水溢出时也不致呛奶。睡长了还可适当变换体位如俯卧、仰卧等。 -ca c~
③睡眠时室内空气要新鲜,室温适中,被褥柔软,厚薄适宜。婴儿应换上宽松、柔软的衣服,使其全身得到放松,睡得舒服。 ')d1GbuJ
④白天和夜间的睡眠时间应掌握好,养成按时入睡、按时起床的习惯。不要任其自然,想睡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或睡醒后不起床,在床上玩儿,或该睡觉时不睡。到了该起床的时候,可通过把尿、放音乐等将婴儿叫醒。经过一段时间后,婴儿会定时自然醒来。 `1#cBHX>
71.婴儿夜里哭闹不睡觉怎么办 ~v-? @ !K
有的婴儿白天睡得还好,一到夜里就哭闹不安。这样不仅婴儿休息不好,还吵得四邻不得安宁。 n PaA#dBi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躁,应认真分析原因。首先考虑是不是白天睡得太多了。一般6个月以内婴儿白天睡3-4次,每次1.5-2小时;7-12个月婴儿白天睡2-3次,每次2-2.5小时。白天睡得过久,必然影响夜间睡眠。如果婴儿白天睡得过多,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叫醒婴儿,或逗他多玩一会儿。通过几天的调整就会逐渐养成白天少睡,晚上睡长觉的习惯。 c%}z~emQ
有时婴儿吃得过饱,造成腹部不舒服;或吃得不够,感到饥饿,也会哭闹不睡。如属这种原因,应该不断摸索规律,使婴儿吃得适量,不要过饱或过饥。 o[J?1j.P
如果尿布尿湿了没有及时更换,或衣服过紧、被子太厚,使婴儿感到不舒服,他也会通过哭闹不睡表示“抗议”。因此,应尽量给婴儿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睡觉,被子厚薄要适宜。尿布湿了应及时更换。 H.&k}A fU
假若不是上述原因,父母要细心观察。比如检查一下婴儿身上是否被蚊虫叮咬或是否有湿疹,因为这会使他皮肤瘙痒难忍,尤其夜间安静时较为明显。婴儿不会表达,只能靠哭闹不睡来引起父母注意。 y RH)~NR
当婴儿哭闹不睡时切忌不找原因,只是通过又抱、又拍、边走边哄勉强使其入睡,经常如此,将会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而且由于这样做并未去除影响婴儿睡眠的根本原因,使婴儿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日久将会影响婴儿的健康。 ;1AZbSXg
72.婴儿每天应在户外活动多长时间 0A&ro*s(A
新鲜的空气中含氧量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适当的冷、热刺激,使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得到锻炼,并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适量地晒太阳,可帮助机体获得维生素D和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以预防佝偻病。因此,不要把小儿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应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te"t 08
过了新生儿期就可以将婴儿抱到户外。开始要选择无风、气候较好、室内外温差相对较小的日子,每天1次,每次在户外呆几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每次十几分钟。3-4个月时,每天到户外1-2次,每次呆0.5-1小时。6-7个月后,每天2次,每次活动1小时左右。如遇到大风、大雪、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可暂停1次。无特殊情况时,每天至少在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并应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g&dk^RSl1
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季节灵活掌握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夏季应延长早、晚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中午11:00至下午3:00最好不要在户外活动,因为这段时间太阳射出的紫外线最强,易伤害婴儿稚嫩的皮肤。冬季可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利用阳光充足,室外温度较高的时候在户外玩耍。 @iL?HO0h;
73.怎样给婴儿喂药 6('_N@!x
一般糖浆、冲剂、散剂较适合于婴儿服用。糖浆和冲剂可按照医生交待的方法或说明书上的方法直接喂服。喂服散剂前,先用少量温开水将药溶解后再喂。如果药味很苦,可将适量白糖加在药里,或先喂婴儿少量白糖然后再喂药。假若药为片剂,应将药研碎成散剂。易溶解的片剂也可用温开水将药溶解后再喂。 Im3IBw/!
喂药时将婴儿抱在腿上,用大拇指轻轻按一下婴儿的下巴,让婴儿张嘴,用小勺或滴管取少量药液,将药从婴儿嘴角送进口中,稍停一会儿,等婴儿快咽下去时再把勺抽出来。勺中剩下的药液不要再放回药杯里。婴儿哭闹时不要喂药,待安静下来再喂,以免药液呛入气管或引起呕吐。不要将药与奶混在一起喂,这样可能会使婴儿产生厌乳及影响药效。 [;;W`,Z3>
喂药后可喂少量白开水将口中残留的药冲下去,但服止咳糖浆后不要立即喂水,因为留在口腔和咽部的药可以缓和刺激,减轻咳嗽。 5T[gC3M+to
此外喂药的时间、次数也要注意。应按医生的要求或说明书上的要求去做。因为有的药物给药时间不同,药效也有区别,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不要随便到市场上买药喂婴儿,因为一旦用错药,将给婴儿身体造成很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g[K u Q}1
74.为什么婴儿的衣着要适宜 rc.mz@7
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为婴儿选择衣服用料时,应选用吸水性好、透气性强、柔软的布料。棉织品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便于洗、烫,容易消毒,最适合婴儿穿用。化纤织品透气性差,热天穿时不易散热,对化纤过敏的婴儿穿后可能引起皮炎或湿疹,因此不要用化纤织品作婴儿的内衣裤。毛织品、呢绒织品最好不要给婴儿穿用,因为这类织物可使湿疹加重,使婴儿感到奇痒无比,从而影响食欲和睡眠。 g@-s9;4g
婴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4-5个月的婴儿开始长牙时,常流很多口水,将衣服弄湿。随着婴儿动作的发育,活动量及活动范围增加,经常弄脏衣服。因此,婴儿的服装应宽松、式样要简单、易穿、易脱、易换。像和尚领的短衫,背后系两根带子,既穿脱方便,胸围还可随着小儿长大而适当放松,很适合婴儿穿着,但要注意袖子不要做得太长以免妨碍婴儿手的活动。裤子以肥大宽松的背带裤为宜。不提倡用腰部有松紧带的裤子,因为松紧带过紧会影响胸廓的发育。 yoE*I>:9g
婴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对外界适应性差,应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婴儿活动或哭闹时容易出汗,尤其是较大婴儿活动量较大,穿衣多少可以与成人差不多,甚至有时应比成人穿得相对少一些,这样既便于活动,也可避免因穿得过厚出了许多汗,一遇冷空气便易伤风感冒。通常婴儿安静时身上有汗就说明穿多了,应适当减衣服;如果手、脚发凉,说明穿得不够可再加些衣服。 5|*Gb
75.为什么要经常给婴儿剪指甲 Qb[:7yZv[
婴儿还不会主动运用自己的双手,当哭闹时,双手会不由自主地乱抓。婴儿神经系统兴奋的泛化也很明显,如看见有趣的东西时便会手舞足蹈。他们的无意识乱抓,有时会在自己的脸上、身上留下道道伤痕,尤其是当指甲较长时更为严重。此外,当小婴儿双手乱舞时,一旦碰上硬物,容易导致长指甲劈裂,使甲床受损,如未及时发现,发生继发感染,则后果比较严重。 TZg!M(HM
婴儿虽然与外界接触较少,但只要室内有灰尘,他们的长指甲就可成为污垢的藏身之处,这时若抓伤皮肤极易造成继发感染。婴儿常将小手放进嘴里吸吮,很可能将指甲下的污垢吃进去,引起胃肠道疾病。 -@wXGU
婴儿,特别是小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最迅速时期,他们的指甲也长得较快。因此,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要经常给小婴儿剪指甲。脚趾甲也不例外。 \d` m@j+P
76.怎样为婴儿洗澡 y}~.4`z7.
洗澡可以清洁皮肤,减少致病菌繁殖。对婴儿皮肤的轻轻摩擦,能帮助皮肤呼吸,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h8Bg%
婴儿易出汗,大小便的次数多,皮肤较脏,应坚持每天给婴儿洗澡,冬季每周也要洗2-3次。 2d2S@:t~
洗澡的室温以26-28℃为佳,不要低于22℃。室内不要有对流风。洗澡水的温度应维持在40-45℃。可用成人的肘部试水温,以不烫为好。每次洗澡的时间不要超过5-10分钟。应使用柔软洁净的小毛巾为婴儿擦洗,手法要轻柔。 1~w D
开始应先在小盆中洗婴儿的头、面部。用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部,拇指和中指压住耳廓,以防水流进耳朵,面朝上洗头部。用过婴儿洗发液后先在小盆中清洗,再在大盆中冲净,将头部擦干。然后脱衣服洗澡。洗澡时将婴儿的头枕在成人的胳膊上,用手托住婴儿的臀、背部。先洗脖子、前胸、腹部、胳膊、手足、大腿,再翻过身洗背、臀部。所有皱褶处都要洗干净。 ipQ{s^g>]
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迅速将皮肤上的水分擦干,并在身上涂擦适量的扑粉。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的皱折处易积汗潮湿,应重点涂擦。洗完澡应尽快给婴儿穿上干净的衣服以防受凉感冒。 !&1v_*#,
给婴儿洗澡时可用婴儿浴液或无刺激性的香皂,但不必每次洗澡都用,一般每周用1次即可。有湿疹的婴儿只能用清水,以免使湿疹加重。 DQcx*_H,|
77.婴儿头皮的乳痂需要清洗吗 (GO` =oDY
很多父母会发现在婴儿的头皮上有一层黄褐色的乳痂。如果父母没有注意经常地为婴儿清洗头皮乳痂,日久天长,就会越积越多,在婴儿的头皮上形成一层厚厚的乳痂。从清洁卫生的角度看,头皮乳痂非常不卫生,同时也影响婴儿外表的美观。因此,婴儿头皮乳痂需要经常清洗去除,以保证婴儿皮肤的清洁。 oV +,k9!#
婴儿头皮乳痂是由头皮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脱落的头皮不断堆积而形成的厚痂。头皮乳痂的确不容易清洗,有些父母用婴儿皂洗,不仅洗不掉,还会刺激皮肤。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是用植物油清洗。为保证植物油的清洁,一般要先将植物油加热消毒,放凉,以备使用。在为婴儿清洗头皮乳痂时,先将冷却的清洁植物油涂在头皮乳痂表面,不要将油立即洗掉,需滞留数小时,头皮乳痂就会变得松软,比较薄的头皮乳痂会自然脱落下来,比较厚的头皮乳痂可能需多涂些植物油,多等一些时间。当头皮乳痂松软没有脱落时,可用小梳子慢慢地轻轻地梳一梳,厚的头皮乳痂就会脱落,然后再用婴儿皂和温水洗净头部的油污。 \FzJcqA}
清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不要用手指甲去硬抠,更不要用梳子去刮,以免损伤头皮而引起感染。同时,颅囟处是可以清洗的,只要动作轻柔,是不会给婴儿带来伤害的。在清洗后还要注意用干毛巾将婴儿头部擦干,冬季可在洗后戴上小帽子或用毛巾遮盖头部,防止婴儿受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