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情深无言 于 2013-11-25 21:07 编辑
喜欢巧克力已经好久,一直不敢动手,是害怕上面的小豆豆,姐妹们懂的,呵呵。那天答应给表妹织件长毛衣, 一直找不到款式,无意间又看到了巧克力,借鉴了很多其他姐妹的织法。织起来比想象的要容易的很多,粗针粗线飞快的, 2天3晚就完工啦 。表妹在学校功课很紧,真人秀就没得啦。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大致13吧。 《赠别》 晚唐 杜牧 七言绝句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渐展开,花渐放出,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 这种豆蔻指的又是何种植物呢?它就是原产于我国华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的南方引种栽培的重要的观赏和药用姜科植物——草豆蔻。 “豆蔻开花三月三,江南豆蔻生连枝。”草豆蔻在古时亦称豆蔻,古书《名医别录》和《本草纲目》均有收载,其称“叶似姜,花作穗,嫩叶卷而生,微带红色,生南海诸谷。”草豆蔻是姜科山姜属(Alpinia)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可达3米,叶丛繁茂,叶片狭长。每年初春,从叶端抽出顶生的总状花序,长达30厘米,花序轴淡绿色。小花多,苞片白色,具蜡质光泽,晶莹剔透。唇瓣呈三角状卵形,上面饰以红色与黄色花纹,娇艳妩媚。 下面上我的作品吧, 线:毛妞妞手工坊 英国花点线 花呢 12团 (或者淘宝搜索 毛妞妞手工坊} 针:ADDI 4.5主体 4.0 边
编织说明:钩针另线起头,完全按图解织育克,织完育克后,拆掉另线挑后片单独织8行,钩针另线加腋下9针,前片,钩针另线加腋下9针,圈织,身体加针8-1-9(加针没有按图解加,一圈加2针,一边1针) 平织8行,织下摆花样,边结束。 袖子,挑起分出的42针,腋下9针,落差8针圈织,收针8-1-2 7-1-2 6-1-4 5-1-2 ,10行平针结束,均匀收至36针织双螺纹。 报告完毕,用果子砸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