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须小喵 于 2016-1-13 20:38 编辑
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马云:“做人像疯子样幻想,做事像傻子样投入。” 现在,一群疯子打造的东方古镇终于亮相!
最禅意
何处最禅意?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太湖之滨、马山半岛、灵山小镇,有个拈花湾。禅主题香月花街、千人同禅修胥山大禅堂,身处其间,满满禅意。(从“最编织”的编织人生总部驱车前往,只需1小时多)
最偏执
拈花湾,禅意世界。处处感受“品质偏执狂”。它经反复磨砺,“品质达人”塑造惊世骇俗,“拈花湾的建造者简直是一群疯子!”为何大家要如此评价?
最设计
云门、禅心谷、大禅堂。
云门
跨过云门,红尘入禅境!位于竹溪谷和银杏谷中的禅意居所,无论从外立面还是空间尺度,都呈现出质朴、精致的禅意。无论从哪个窗口眺望,都是浓浓的禅意景观。围合庭院、退台建筑、阳光下,拾级而上,风景无处不在。室内空间设计精致淡雅,与室外相互辉映,透过窗,欣赏美丽画卷。一砖一石、一花一草无不透射禅意,给您带来宁静与平和。
禅心谷
位于禅心谷中的会议中心其庭院式的设计亦充满禅意,与之配套的主题酒店掩映在山湾深处,半圆型的围合设计是一种“抱缺”的禅意,告诉我们人生不能太满。
大禅堂
日本隈研吾大师来创作胥山大禅堂的设计。胥山是位于禅心谷太湖中的一座半岛,胥山大禅堂由世界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亲自操刀。这是一座可以容纳千人同时参禅的“色空奇观大禅堂”,将演绎一场“禅的奇观”。
最揭秘让我们先从最不起眼的一片瓦、一丛苔藓、一堵土墙、一块石头、一排竹篱笆、一个茅草屋顶入手,深入拈花湾的建造过程,向您揭秘。
茅草屋顶的故事
会呼吸的禅意建筑
拈花湾的主事者认为,这里的禅意建筑和景观,都是要“会呼吸的”,就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般。为了让苫庐屋顶最大程度达到自然禅意的效果,他们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东北甚至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地方选择了二十多种天然材料,同时将能够找到的最好仿制品拿来,放在一起进行日晒雨淋等各种手段的反复试验比对。在这其中初选出八个品种,请包括巴厘岛在内的当地工匠,在现场搭建茅草屋顶的样板,再进行为期一百天的户外综合试验。
在这场严苛的试验中,淘汰了虽然防腐性能好、但是美感欠缺的所有仿制材料,也淘汰了虽然自然优美、但是不耐腐蚀、使用年限短的大部分天然材料,最终找到了二种既牢固耐用又美观自然的天然材料。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顶,整合了十八家专业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与力量,前前后后“折腾”了十三个月的时间。
竹篱笆的故事
大巧若拙 重剑无锋
大巧若拙,重剑无锋。原本最简单的庭院竹篱笆,在拈花湾却演变成最复杂的工程。经过数月的尝试,换了好几个施工队伍,竹篱笆就是难以令人满意。浙江安吉、江苏宜兴、江西宜春……许多国内著名毛竹产地的工匠都来试过了,空灵的禅意、艺术的质感、天然的美感、竹制品的韵律感、建筑需要的功能性……综合大家的力量,也不能做到全部兼顾。
而主事者坚持一定要达到最好、最全面的效果,于是将视线放大到国外和东瀛,寻找大匠来指导。几番苦苦寻觅,终于在国外找到两位七十多岁的匠师。他们做竹篱笆已经三十多年,一辈子只专注做这一件事,还是竹篱笆“非遗”传人。主事者花了十万元人民币将两位老先生请到拈花湾,手把手教自己编竹篱笆。 选竹、分竹、烘竹、排竹,编织手法、竹节排布技巧、结绳技法……竹篱笆在拈花湾不仅成为一个艺术创作,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光打结的麻绳就选了三十多种、十几种技法。老先生教大家打蝴蝶结就用去半天的时间。主事者认为,仅仅学会还不够,还要把这些工艺标准化,牢牢地烙印在大家的心里,确保这里的每一尺竹篱笆都达到完美的水准。
于是,又经过一百多天的反复操练、印证、强化、完善,形成丝毫也不准走样的标准流程。后来,人们在拈花湾竹篱笆建造标准流程表看到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这里的竹篱笆搭建,共需使用二十九种标准工具。普通竹篱笆建造有二十九道标准工序,竹丝竹篱笆有四十三道标准工序。
苔藓的故事
最不起眼的 往往是最重要的
分布于拈花湾庭院、池边、溪畔、树下的苔藓,或许是最不起眼的,却是营造禅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苔藓受空气、阳光、水分、土壤酸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大面积移植成活。上海世博会虽有推荐,但是国内尚无成功先例。这也注定拈花湾的苔藓铺植,是一个“品质偏执狂”才会干的事。
这里的每寸苔藓,都是有着丰富的故事。从遥远的大山来到拈花湾,它们是从临安、萧山、天目山、宜兴、雁荡山、武夷山、湖州、吉安等自然生态极好的山区,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拨而来。主事者专门设立一个苔藓基地,将入选的苔藓,植入拈花湾的泥土。安排一位农学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每时每刻悉心照料呵护。
一个月过去,5公斤的入选苔藓死了好多。另换其它山区的苔藓再来,三个月过去,这次大部分活下来了。放大移植量再试,又是三个月过去,这次全部活了。
接下来将大面积的苔藓移植到拈花湾每个庭院中去,为了让苔藓们在拈花湾快活地生长,每片巴掌大的苔藓都要整三次地形、浇三遍水,一块桌面大的苔藓,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六个月过去了,大山中的苔藓在拈花湾安家落户,鲜活疏朗,禅趣盎然。而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拈花湾明媚的阳光、温润的泥土、洁净的空气、甘冽的水分,还有主事者和园艺师们的用心,都构成了最关键的助缘。
揭秘故事讲到这里,大家也许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所谓的“疯子”和“傻子”们的“偏执狂”追求,其实就是用心到极致的另一种表达,是一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抓铁有痕的境界,也是对美好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而在佛家眼里,这种对善法的不懈追求,叫“精进”。“精进者,谓心勇…”
走进拈花湾
这便是拈花湾 你想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