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编织小编豆豆 于 2011-12-19 22:11 编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她为自己取名为鱼非子,是因为生活中的自己不争、淡泊,当庄子的逍遥契合了自己的心境的时候,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了。鱼非子,是一位将一切都随于自然的女性,公务员是她的另一个身份,但不变的是依然淡泊如水。工作了二十一年,虽然职位上的变化并不大,但是自得其乐,足矣!理解了有些时候争是一种过程,结果是永不满足;不争是一种姿态,结果是自娱自乐,淡看世事变迁。 回想起二十五年前,似乎是一转眼的时间,二十五年了。十六岁的她在求学的时候,很意外也很有缘的认识了教会自己编织的师傅,也是同学,还是挚友。当时同宿舍的七个人只有鱼非子一个人学会了编织,而教会自己编织的同学还是另外一个宿舍的。回想起来,这就是冥冥之中与针线的那种缘分吧。 学会了编织,第一件成品是为可爱的侄女钩的套衫。这时候的编织是一种乐趣,一种简简单单却快乐无限的小手艺。毕业了,同学们各奔东西,鱼非子也踏上了工作的征程,忙于工作的她渐渐的与编织有了距离,可是结婚前的她为公公织了一件。此时的编织是一架桥梁,将自己与未来另一个的家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是一种孝顺,一种将他人父母是为自己父母的孩子应有的回馈。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宝宝,开始为孩子编织配色图案的毛衣,为的是让孩子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到了此时,编织是一份深沉的爱,如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是一份沉甸甸的慈母之爱,没有过多的要求,唯有孩子平安健康,此心便已满足。 真正的将编织视为自由的乐之所在还是孩子长大入学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才开始的。单位里一天的工作结束,回到家中将贤妻良母的角色演绎过,有了属于自己的静谧闲暇时间。而此时此刻,老公在看电视,儿子在学习,而自己,就拿起针和线,享受那份“孤独”。所谓的孤独,便是不需要说话,自己手在针和线之间穿梭,而心却在天马行空的驰骋,无所谓边界,没有任何束缚,也不用任何思考——凝心静神,沉浸在纯粹的自己的世界里。那份乐趣,便应了庄子的那句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正是这份孤独的享受,释放了真正的自己的快乐! 鱼非子,一位心印于逍遥的女性。除了编织,她也开始了苏绣的学习,开始了另外一种意境的领会。在她的眼中,编织也好,苏绣也罢,有一个共通点,那边是需要动手,不动手便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可以付诸实施。而另外一个相得益彰之处便是都与她的淡泊不争的性格同声相吸。喜欢细针细线的她追求的除了精致,还有对生命年轮的敬畏。 “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生命的真谛所在便是此,愿鱼非子能够如愿获得那份宁静逍遥的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