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
- 经验值
-
- 人参果
-
- 编织币
-
- 爱心果
-
- 注册时间
- 2007-8-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发表于 2007-8-4 17: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罗湖区电信
坛子里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找到这个论坛。
给大家介绍一下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起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腹地的一颗艺术明珠。有史料记载,蜀绣兴于秦汉时期的川西平原。四川古称蜀,古蜀中之绣称为蜀绣何为“蜀”,“蜀者”“虫蜀”也,虫蜀是一种古蚕,东汉许慎的《说文》中释:“蜀是葵中蚕。”清代汉学家段五载在《荣县志》中说:“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丛,蜀亦蚕也。”蜀字源于蚕,古代四川因种桑养蚕业发达,被称为“蚕丛国”或“蜀国”。因为蜀与绣,蜀绣与蜀文化之间原本就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
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绣品的总称。清代道光时期,蜀绣已形成专业生产,四川省内已发展有很多绣庄。
蜀绣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驰名中外,蜀绣有自己的运针方法和刺绣技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人们把蜀绣的艺术风格概括为“严禁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
蜀绣以绸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和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覆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运针技法。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和蜀绣名品“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坐屏,“大小熊猫”座屏“,就是蜀绣中的代表作。
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这些独到的技艺通过蜀绣作品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修品都色彩鲜艳,立体感强,绣工精细,短针细蜜,平齐光亮,密不成堆,稀不见底,使绣出的各种题材的人物,花鸟,动物,山水等生动逼真,让人爱不释手。据统计,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二十二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纱针,盖针等。蜀绣经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物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酣态等,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光,洁,粗,细,软,硬,松,散等质感。
下图是蜀绣中的代表作,白孔雀。此作品创作于80年代中,历时8个月。
孔雀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在上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蕴育和形成的“孔雀文化”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在蜀绣绣品中的白孔雀更是驰名中外。绣娘针下的白孔雀就像一位美丽端庄的少女,穿着一件淡雅高贵的纱裙,在樱花树上起舞,美丽动人。
现在市面上很难见到蜀绣作品,会绣蜀绣的人越来越少,希望对蜀绣感兴趣的人能共同探讨蜀绣的发展。qq:9371193 msn:hudie928@hot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