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人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更安全

71 人签到
楼主: 时间

《再坚持一会》作者:苏菁(全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1: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电信

最需要的是什么



慧源的口才课也带给我不少反思。


在场景设计中,我抽到了一则小故事———“视鹿为夫,聊以抚慰失侣之痛”。


故事大意是:


一位意大利女士与一位名为安东尼奥的男子订婚,可是很不幸,不久安东尼奥患上癌症去世了,这位女士悲痛欲绝。


一天,她走到公园长颈鹿馆的栅栏外时,竟控制不住大声哭泣起来。当她停止哭泣,抬起头来,发现一头长颈鹿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而她似乎从那里分明看到了安东尼奥的眼睛。于是她决定下嫁给这头长颈鹿……


为了含情脉脉的目光,为了一份理解,人竟可以和鹿结缘,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伤心欲绝的人来说,一双理解的眼神有多么厚重的分量,它是心灵不可或缺的营养啊!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吝啬自己对他人的理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1: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电信

“慧源杯”演讲比赛



2002
年10月底,我就遇上了第一届“慧源杯”演讲比赛。由于我们组的另外两名主要成员公务太忙,所以演讲一事基本上是我全权负责了,当时我身兼多重角色:总策划、出题、主持及参赛选手。


说实话,尽管我工作了12年,从事过施工、设计、质检、预结算、投标预算、统计、出纳、计生、板报宣传、资料管理以及编写城市建设志等工作,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下子同时担任这么多重角色,当时总想推掉其中一项。


发现我的内心冲突,肖峰老师说:“只有当你学会同时兼顾几件事时,你才能承担更重的责任。”


为了这份信任,为了这份鼓励和支持,我在自己努力的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其他志愿者和学员的积极性,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当时真正体会到了人的潜能的确是无穷的,只要你全力以赴,只要你肯去挖掘。


最让我欣慰的是,我演讲的《母亲墙,永远别绝望》,经评委和现场观众投票,获最具感染力奖。


由于演讲比赛的圆满完成及咨询考核的成绩优秀,肖峰老师一下让我承担了多项职责:负责情感和家庭教育的专家咨询,担任潜能开发课的主讲人、口才班主管、演讲团团长、第三组志愿者的组长。这在别人是要花几年考核时间才能承担的殊荣,而我仅用了一个多月就享有了,我再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是“心想事成”。


肖峰老师意识到我的以情感人的授课方式挺能震撼心灵,而原来慧源的潜能课程一直以理论为主,现在看来要调整方向了,因为人人都是感情动物,所以以情感人比以理服人显然有着更强的感染力。


不久慧源的课程进行了大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1: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电信

苏菁,你搬那个脸盆架




肖峰老师告知我,他们有电视机、沙发及一些日用品现在不用,可以搬到我的住处。那天,他和志愿者张华比我到得还早。


“苏菁,你搬那个脸盆架。”我知道肖峰老师让我拿最轻的,他则和张华帮着搬那沉重的沙发。


我当时住的是地下室,楼梯高而陡,肖峰老师累得直喘气,可就是不让我扛。

第二天,一位志愿者问我:肖峰老师身体好一些了吗?我才忽然想起肖峰老师这一段时间经常闹头昏,我不住地责备自己,我怎么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1: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电信

她以前是个怎么样的人



姐夫陈献平来北京学习,顺便到慧源看我。


肖峰老师对我的过去很感兴趣,他问我姐夫:


“你给说说,苏菁她以前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姐夫转过头瞅了一眼坐在一旁的我,浅浅地笑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


“没事,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不用担心我生气。”我给他打气。


姐夫沉吟片刻,说:“那我就不客气啦,怎么说呢,我们不住在同一个城市,也不是很了解,但对她有些方面还是很清楚的。以前她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经常莫名其妙地就发脾气了,记得有一次我们不知道说错了什么,她就跑了出去,让我和她姐找了一个晚上……”


肖峰老师也笑了:“她也这么评价以前的自己,当时我们还有些不相信呢。”


姐夫接茬:“她现在整个人都变了,的确变了,以前别说让她一个人来北京,就是在桂林市,我们都不放心她一个人出去,再说她以前哪有这么平和的性情?”


姐夫说的没错。


他离开北京之前,我听到他给我姐打了一个电话:


“你妹在北京这边工作和住的地方我都去过了,还不错,你在家就放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1: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电信

爱是不能等的



我在慧源主要代潜能开发课,如“人生动力”、“敞开心扉”、“不怕失败”等,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节课———引爆生命力,那天教室里来了50多人。


我的眼光挨个儿把少男少女们的脸扫了一遍,我看出了烦恼、恐惧和痛苦———那些他们力图掩饰起来的内心感受。


我把在成功学机构里最有感触的那部分“人生需要选择”,稍做改动用了过来。


“爱是不能等的,爱是现在时,爱是你工作下去的理由。”这也是我内心的呐喊。


效果还真出来了,全场有半数的人都哭了。


张亮哭得很伤心,他平时经常和母亲发生争执,今天忽然想起母亲病得在床上打滚的情形,于是终于控制不住了,他说:“好久没有这么哭过了。”


郑玉芹的母亲也泪流满面,对自己由于婚姻处理不当而导致和女儿感情上的隔阂很是负疚。


郑玉芹张着嘴想说,可就是说不出口,后来我才知道她想起把她从小带大的奶奶了,对母亲的感情却仍一直沉睡着。


钟晓颜的母亲很动情地对我说:“你这课对有障碍的人特别适用,一般有障碍的人都是不会爱父母的。”


林梅是某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只得休学,母亲是大学老师,专程请了长假过来陪她。在我们的潜能开发课上,女孩心底的某种东西被唤醒了,一幅幅充满爱与温情的画面,不断地在她脑海中闪现。“父亲,是父亲!”她激动地说,“我仿佛又看到他顶着寒风,拖着病体为我买早点的场面,而如今他却永远离开了,他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却来不及回报给他一滴水!与其在事后抱怨我们付出太少,为何不抓紧一分一秒,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生活呢?”


课后,20年来她第一次给母亲买了早点。在元旦晚会上,她很动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人也开始变得自信。


可是她的母亲呢?在学员们上课的时候,她在下面和其他母亲窃窃私语,她忘了这是一个课堂,这是一个需要互相尊重的课堂;她也忘了,自己需要给女儿树立一种好的形象。


等这位母亲的假期到了,她要把女儿带回去。潜能课还没有上完呢,我恳求她把女儿留下,她说:


“这孩子的命不好,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我要对得起孩子,她还没能够适应一个人的生活,我不能把她一个人丢在北京,没着没落的。”


含着泪,她的女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她对她的未来毫无把握,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在母亲的庇护下生活,她已经习惯了母亲给她做出的决定,她甚至不能想像母亲也会有错的时候。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问题孩子的母亲,在中国,这样的母亲实在是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9: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泰州市 中移铁通

第十二章 心理危机背后的故事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如果先天的土壤贫瘠了


后天的努力只能是杯水车薪


孩子需要一个温暖安全的心灵港湾


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就是父母忠贞的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9: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泰州市 中移铁通

我就叫慧欣吧



经过考核,不久我开始在慧源正式做心理咨询员。


人们对心理咨询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使人开心。其实心理咨询不仅要使人开心,更要使人成长。这里说的成长,并非指生理上的成长,而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成长,它含有心理成熟、增强自主性和自我完善的意思。


打个比方,假设前来求询的人处在某片非常险恶的大森林里,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就必须自己也走进去,引导来询者自己走出这片森林,而不是强拉硬拽他出来。


这就是说通过咨询的过程,使来询者自己想通、认清问题的本质,明了该怎么做,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因此,心理咨询就是让人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让人积极地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从这层意义上讲,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忧愁烦恼,当然这一切不是靠说教劝导,而是靠启发领悟。


“你给自己取一个工作名吧,其他咨询者都有。”肖峰老师对我说。


一时间,我绞尽脑汁。


“有了,叫慧欣,智慧的慧,欣慰的欣。”我终于想出了一个自己喜欢又富有寓意的名字。


从此,慧欣成为我的咨询工作名,伴随着我走过了远离家人的艰难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9: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泰州市 中移铁通

我觉得我一无是处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接到深圳一位高三女生母亲的急促电话:


“是慧欣老师吗?我女儿要去找你们咨询,你们有时间吗?她又不行了,成绩又下降了,怎么也不肯上学。上次去医院,心理医生说她得了自闭症,给她开了药,可她就是不肯吃。她就要参加高考了,你说怎么办呢?我们整个家庭为此开了会,都想不出什么办法,我们全家人急得不得了……”焦虑的母亲向我描述孩子的症状,还没说完,就由于过度悲伤,声音变得沙哑了。


过了几天这位叫黄敏的女孩自己来了,而且非常准时。


这是一个身材颀长、面容娇好的女孩,可整个人就像被一张无形的网包裹着,缺乏她那个年龄应有的活力。


她告诉我,由于和同桌吵架,同桌上课时便总是背对着她,班上其他的同学也不理她,因此她就不想上学了。


“我觉得我一无是处。”最后,她很无奈地说。


“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我问。


“我的成绩越来越差,已滑到差等生行列了。我妈妈和其他老师也觉得我没希望了。有一次大扫除,一位同学发现我连地都不会扫,很快大家都对我露出鄙夷的神情,背地里说我弱智,这一下我更不想上学了。”


她接着告诉我,她的母亲是她的语文老师,她害怕别的同学认为她吃偏饭,所以对学习越来越恐惧。


“爸爸妈妈总是吵架,一个星期要有好几次,常常是妈妈哭了,爸爸才不作声……妈妈不开心时就写日记,然后让我去抄写……”


我愕然于身为教师的母亲的这种行为。


她除了单一的学习,没有其他任何爱好,从没有承担过任何家务劳动,过的是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所以当学习这根惟一的支柱倒了的时候,整个人也就垮了。


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她的自卑,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看来首先得恢复她的自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她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让她写下她的优缺点,她说没有优点,却写了一大摞缺点:学习不好,人际交往能力差,爱着急,缺少对别人的关心,自理能力较差,总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对别人的态度特别在意……


我帮她分析了一下,发现她有很多自己尚未发现的优点:自制力强,守信用,善于反省自己,执著,考虑问题周全……


我说:“我们要知道自己明亮的地方,知道自己的闪光点,这是根本。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她才不至于在别人的偏见中迷失自己,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只有在明确并关注自己身上的‘光明’之处时,别人才会来关注你,才更有利于你发挥自己的特长。你有那么多优点,怎么就一点也不知道呢?你刚才还跟我提到人要‘厚积薄发’呢。”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低头看着我在本上给她做的分析,就慢慢回忆起自己很多成功的经历来:为了攻克一道难题怎么废寝忘食,做错了事如何及时认错……她越说越带劲。


我发现她的实际状况与其母亲所评述的差别甚大。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她父母赶来时都不敢相信这一幕


做完咨询,她决定留下来参加我们的元旦晚会。


在晚会上,她和其他学员一起畅所欲言,休息时还主动跟大家打招呼、聊天。她还很大方地给大家唱了一首《祝你平安》: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挥舞着志愿者们送上来的气球,很有大明星的派头,哪敢相信昨天的她还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


她的父母请假赶来时都不敢相信这一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9: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泰州市 中移铁通

我出生在一个特别窝囊的家庭



看到黄敏母亲愁苦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我决定和她聊一聊。


“我不想我的女儿重复我的命运!”母亲一开口就说。她用手捋了捋前额散乱的头发,接着说了下面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特别窝囊的家庭。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整天畏畏缩缩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保守、懦弱而善良的女性。可能是父亲在“文革”期间被整得太狠了,从我记事时起,就觉得他特别窝囊:没有一丁点自信,见人都是低声下气唯唯诺诺。你不知道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有多痛苦。


有一段时间,学校不上课了,父亲也加入到干农活抢工分的队伍里。一次,父亲比平时起晚了些,慌慌张张地去上工,不小心把鞋弄掉了。生产队长走过去,一脚把鞋踢出老远,然后指着那只鞋,命令父亲爬着去捡。父亲站着思量了半晌,然后竟缓缓地弓起背,腿慢慢弯曲下来,天啊,他居然真的慢慢爬了过去……


这是在我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我怎能无动于衷?那是我的父亲啊!尽管那年我才9岁,但从此总也忘不了父亲爬行时那汗渍、苦涩且陪着笑的脸,那种感觉那种屈辱我今生都不愿意再去回忆。


别的小孩会不时地向我们吐唾沫,口里喊着“孬种家”。这些,我善良而懦弱的父母都忍了,可我不能!我活着也需要自信也需要尊严啊!


软弱者要永远守着怯懦,这是谁定的法则?我就不信!


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子,但我学会了和欺辱我的人打架,为此父母没少招老师白眼,加上我的成绩不好,母亲早早让我退了学。她为了拴住我,提前从岗位上退了下来,求爷爷告奶奶地央求能让我接班,没想到最终指标竟被另外一个干部子弟抢走。软弱善良的母亲被耍了,她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失声痛哭……


为了改变这种屈辱的命运,极度敏感而自傲的我,每天羞涩地夹着课本躲在远离人群的地方读书,因为我害怕人们那冰凉的目光再去戕害我那颗稚弱却好学向上的心。


经过三年的苦读,我终于考取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我的父母当时都惊呆了。我形容不出他们捧着录取通知书时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身不由己地坠入了一个美梦,生怕一不小心那个梦就被触破了……


从此我告诫自己要比别人优秀,要比别人努力,要让自己的双亲为自己而自豪。为此,我在学业上下足了工夫,大学四年我都获得了助学金。我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度过了引以为豪的大学生活。


可大学毕业时,我留校的机会被另一个有背景的同学抢去了,我的心再次愤怒而躁动起来。


我没有服从分配,而是去了深圳———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最痛苦的选择。等境况好了,我就把双亲也接到了身边。


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女儿,这可是全家人的希望,我和爱人以及双方的父母,对她可以说是关怀备至,生怕有一点疏漏。


我们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她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但必须把学习搞好。我是语文老师,我自己也对她进行额外辅导;此外,近两年我还给她报了几个培训班———数学提高辅导班、英语学习提高班、高考考前辅导班。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我的成功,我怎么辛苦都心甘情愿。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差,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孩子也经常喊活得好累,经常喊头痛,有时赖着不肯去上学。


我当时想,比起我那时候的条件,她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她有什么可累的?什么家务活都不让她干,还喊累?都是报纸上老替孩子们呼吁这个、呼吁那个闹的,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会不懂?


唉!没想到还真是出现了问题。


母亲歇了歇,继续说:


看到刚才孩子唱歌时那副满足的神情,我才意识到无论是父亲、母亲还是我,心理都有不健全、偏颇的地方,都有难以忘怀的伤痛。我童年吃过苦,受了不被尊重的苦,不想孩子重复我的路,所以才费尽心思给她设计了出路,本意为了她好,没想到对孩子又造成了一种不尊重。想想“尊重”二字,真的觉得分量很重,我们居然犯了错还不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9: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泰州市 中移铁通

父母过分保护才加重了孩子的自我封闭


这位母亲的故事也是中国大多数家庭的故事,孩子出了问题,往往是父母自身出了问题。通过与这对父母的接触,我深深感受到他们为孩子所操的心、费的神,他们不知为孩子做出了多少牺牲,也不知为孩子暗地里流了多少泪水。


其实,衣服破一点,食物吃得简单一点,是不会减少一个孩子的快乐的。要使一个孩子不再欢笑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剥夺他的自由。


正是父母这份“爱”,这份不理解孩子的爱,给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父母不明白,正是自己的过分保护,过多设计,才加重了孩子的自我封闭。


为人父母者总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


我们会对孩子说:努力,努力,再努力,为前程而奋斗。


可是我们这种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却束缚了孩子天真浪漫的个性,涂改了他们五彩缤纷的生活,于是在没有自然没有梦想没有激情的世界里,我们的孩子也没有了天真没有了好奇没有了活力。


孩子没有尝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在父母高压下的学习只能是一种痛苦的体验。


当分数决定一切的时候,我们已人为地把原本各有所长的孩子按唯一的标准贴上了优良中差的标签,区分了等级,让孩子被迫生活在没有灵性没有娱乐没有创造的世界里。


是的,虽然我们经历过太多的坎坷和创伤,但依然忘不了那许许多多曾有过的梦想,于是,便企图让孩子去弥补我们人生中不曾有过的那份美丽,可没想到却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权利,这就是我们“可怜”的“父母心”吗?


也许,我们会实现我们的自私的目的,可是,孩子还会有自己的梦想吗?孩子将来演绎的会不会是我们的另一个翻版?


本想营造一个美丽的生命,可我们得到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痛苦。


是啊!不可否认,我们的困惑是因为我们深爱孩子,但爱不应该是严厉的禁锢,教育不是拙劣的“克隆”,希望绝不是一座独木桥!


停止对孩子的大包大揽,还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是我们父母首先要做的。


给孩子自由的园地,让孩子自在地生活;给孩子想像的空间,让孩子个性化地成长;给孩子生命的权利,让孩子拥有真实的自己,这是我们每位父母都应做到的!



我不知道,生命中还有什么比自由地成长更幸福的了,或者说比剥夺这种权利更大的悲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地图|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颜色表|下载APP客户端|编织人生 ( ICP12028468-2 )

GMT+8, 2025-4-26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