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5341
- 经验值
-
- 人参果
-
- 编织币
-
- 爱心果
-
- 注册时间
- 2011-9-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发表于 2012-9-12 23: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台湾省 中华电信(HiNet)
來猜猜,白龍,排除雨水用的嗎?
對於有歷史氛圍的處所和未曾受過汙染的荒野,開發是毒,而且是幾乎毫無回頭可能的
不要說中國境內多少古鎮,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不丹也開始踏上不歸路,大城邊開始聚集貧民戶(原本都是農戶,為了追求發展到大城裡打零工,變成居無定所的貧民了)
資本主義的毒有多毒馬克思預言過了(馬克思當時針對的是工業革命的世代,但感覺現在也適用...)
人終歸變得不是個人,只能是大體制下的小螺絲釘,掉了壞了就換了,毫無尊嚴
開發是必然,朝向資本主義也可能是必然的結果,因為人性使然,人天生想過好日子,看別人有新奇好玩的自己也想要,說要人回去過上茅坑沒有現代設備的廁所,可能嗎?
但要了解歷史.傳統.自然和文明和開發未必是衝突,開發不可以毫無限制
更重要的是當地人要有自覺,否則賣爺爺賣奶奶祖宗八代都要抬出來賣(這不是玩笑話,歐美古董商會收遺像,而且還真有收藏家會買,中國人看了只覺得怪吧:f)
我不曉得為什麼很多人對老東西會有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怪想法,而且把新跟好劃等號
早期台灣農村轉型的時候,很流行用塑料.夾板,買了塑膠椅塑膠家具,用夾板做了房屋裝修
先人留下來的瓷碗.紫檀木筷.紅木檜木的家具或是竹製藤製的家具,全都給古董商低價買去,甚至覺得那是舊貨,丟了
到比較晚期發現這些老件都被炒作到天價才知道自己笨,但怪誰?財迷心竅,對自己的文化沒信心,不然怎麼會把前人留下的東西拋棄?
古鎮是一樣的道理,弄些花俏好像很時髦的東西,沒事立個大招牌或是來個俗豔的碑,其實是嚇走了真正知道文化底韻是什麼的優質遊客
只能說檯面上浮現的問題,就是在反映本質上有很多不足之處,包含文化教育,包含經濟體質,包含社會結構
不能禁止當地居民去出賣自己的文化遺產,真的怪不了他們,我覺得應該要先檢討,到底是什麼原因逼得他們必須這樣做,是因為不懂,還是無奈? |
|